“培训费用后续在上班工资里扣。”
“工资最低4500元,后续还贷款肯定没有压力。”
“脑袋一热签下培训协议,注册消费金融APP到通过贷款中间仅隔了6分钟。”
……
当前已经进入“金三银四”的招聘旺季,各类求职陷阱需要格外警惕。界面新闻记者近期关注到,一些毕业不久的应届毕业生或在校大学生在通过求职平台应聘并进入面试后,却掉入“培训贷”的陷阱中,这背后都指向同一家消费金融公司。
面试变培训,大学生应聘需要背贷款
2021年“秋招”时,在山西某专科学校就读的大三学生小文通过Boss直聘找工作,到一家公司面试后,被公司以需要进行岗前培训的名义,诱导借下近2万元的贷款。
据小文介绍,当时他到山西多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山西多特”)面试了“网络优化”的工作,公司的HR说需要进行培训才能就业,工作后待遇每个月大概是4000元至6000元,之后就签了一份培训协议。
“当时,山西多特的员工说需要交一笔1万6千多元的培训费用,这笔费用会在后续上班的工资里扣。之后他们让我下载了海尔消费金融App,手把手教我进行贷款操作。”小文回忆当时贷款情形时表示,山西多特员工让他在职业一栏填上“网络优化工程师”。
据小文提供的贷款信息,其贷款本金为16800元,分16期还款,共需偿还19548.34元,IRR年化利率为18.14%。目前,小文已偿还4期,但仍需背负18816元的债务。
无独有偶,2021年10月,刚踏出大学校园不久的小兆在58同城上也关注到了山西多特的招聘信息,在公司填写了入职登记表后,就被公司HR带到办公室进行一对一谈话。
“当时HR跟我介绍了通信工程方面的知识,说这份工作有多么好,但需要先进行培训,就业后一个月工资最低4500元,后续还贷款肯定没有压力。”小兆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当时他脑袋一热就签下了培训协议,从注册海尔消费金融App到收到贷款申请成功的短信,中间仅仅隔了6分钟。
注册海尔消费金融App和贷款申请成功的短信(受访者供图)
根据贷款合同,小兆贷款本金同为16800元,分16期偿还,最后一共需要偿还19488元,IRR年化利率为17.72%。
在小文和小兆向界面新闻提供的“培训协议”上,关于岗前实训的费用表述为:甲方为乙方提供该项服务的费用为人民币16800元(包含场地费、测试软件、测试设备、测试卡、技术服务费等岗前实训期间成本),采取甲方前期承担该成本,乙方后期返还的形式,乙方可采取“零首付”的方式缴纳,如因乙方后期未按照约定还款,属于乙方违约行为,乙方承担相关责任。
据“培训协议”介绍,多特通信成立于2013年1月,注册于2014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以移动通信技术、工程建设、通信设计与咨询、通信应用软件开发为主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提供的服务已覆盖全国17个省、延边自治州,以及海外外派相关通信项目;公司致力于开拓移动通信领城创新服务和产品,已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大唐移动众多通信领域著名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
图:山西多特与投诉人签订的培训协议(受访者供图)
天眼查信息显示,山西多特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大股东为河南多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河南多特”),持股比例55%,二股东张振持股比例为45%,公司执行董事及兼总经理为郭博昌,同时也是河南多特的大股东(持股100%)。值得注意的是,山西多特公司的经营范围中明确指出,“教育信息咨询(不含升学培训、技能培训及学前教育)”。
培训结束被“离职”,后知后觉被骗了
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上述“培训协议”对甲方(即山西多特)约定的权利其中一项为:“乙方实训合格后,入职到甲方合作的通信企业工作、或者甲方自己公司(三次工作机会),从事与实训项目相关的岗位。”
然而,2021年11月底培训结束后,山西多特公司并没有按照协议约定让小文等同学入职,而是提供了一些求职渠道,例如,教他们如何通过QQ群找到相关工作的方式,让他们自行寻找工作。同年12月2日,还给他们发放了一笔2000元的补助,随后不久就给他们提供了一张空白的“离职证明”。
图:山西多特的空白离职证明(受访者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这笔2000元补助款其实也内含玄机,实际上是算在贷款金额中。据小兆同期参加培训的小语介绍,在签培训协议时,山西多特的工作人员会询问是否需要领取生活补助,如果不需要领补助,培训费用则为14800元。
彼时,小语同样是在校大学生。与小兆、小文不同的是,小语是通过“帮帮服务中心”平台进行贷款,贷款合同信息显示,该公司全称为“帮帮有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因没有选择领取补助,其贷款金额为14800元,分16期偿还,共需还款18638.13元,IRR年化利率为29.15%。
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到,与小兆、小语、小文同一批参加培训的同学大约7人,但在前后有多批学生都在该公司进行培训,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和刚踏出校园没有求职经验的大学生。多位学生反映,是通过58同城、Boss直聘和智联上关注到山西多特的招聘信息。
培训结束后,小兆、小语、小文通过QQ群找到了一份网络优化相关的工作,但工作仅1个月他们就因项目结束被解雇了。在从事这份工作时,他们才了解到“网络优化”的工作的前景和待遇并没有山西多特宣传的那么好,工作不稳定,工资待遇也很低。
后知后觉的他们才意识到,当时遭遇了面试变培训的套路。不仅工作没有下文,还需背负近2万元的债务的小兆和小文,对海尔消费金融未经审核是否有还款能力、对在校大学生放款的情况进行了投诉,核心诉求是希望能免除后续的贷款,不会影响征信,以及希望不会有更多人被骗。
小文电话联系了海尔消费金融客服,对方回应称:“需要用户找到山西多特通信公司协商把培训协议解除,贷款就会退回到海尔消费金融,借款人的贷款也就结清了。”
上述案例并非孤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海尔消费金融近期陷入了“培训贷”的投诉风波。多位用户反馈,在面试时被告知需要进行岗前培训,或者被某些培训机构以学习技能兼职赚钱的借口诱导贷款,其中,一些在校大学生在贷款时,还被培训机构诱导以授薪人士的名义进行贷款。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至3月3日,海尔消费金融近30天以来就收到了137条投诉,其中,2022年以来共有41条投诉涉及“培训贷”,其中,19位用户明确在投诉中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培训的项目包括美容美甲、烘焙、图片设计(PS)、软件开发、中医理疗、健身、舞蹈等等。从贷款金额来看,贷款本金从1400元到30000元不等。
原标题:【 面试还要背贷款!大学生求职掉入“培训贷”陷阱,海尔消费金融失职了吗?|金融315 】 内容摘要:“培训费用后续在上班工资里扣。” “工资最低4500元,后续还贷款肯定没有压力。” “脑袋一热签下培训协议,注册消费金融APP到通过贷款中间仅隔了6分钟。” …… 当前已经进入“金三银 ... 文章网址:https://www.doukela.com/jc/75119.html; 免责声明:抖客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